感觉与认知实验室

陈晓冬 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箱: xdcrun@zju.edu.cn

科学楼303

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68
邮编:310020



  陈晓冬博士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师从蒲慕明博士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r. Yang Dan,于2008年获得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2008-2009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博士的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工作。2009-2012年和2012-2014年期间分别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和贝勒医学院Dora E. Angelaki博士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4年2月加入浙江大学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陈晓冬博士主要从事运动的空间感知和目标识别的神经机制研究。

研究方向

  人类的大脑活动要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在哪儿”和“是什么”。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顶叶和颞叶皮层分别在空间编码和物体识别的脑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组将综合使用电生理记录、磁功能共振成像、光学遗传等手段,记录并分析这些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研究这些功能的神经机制。我们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向: 

感觉输入信号在大脑中的空间编码
  我们自身的运动或者与环境的交互活动,都需要大脑实时地更新身体各部位和周围环境在空间中的状态信息,身体的各种感受器将这些信息传入大脑并整合起来,参与到运动的制定并控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大脑的顶叶皮层被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该皮层神经元接收多个感觉系统的输入信号(包括视觉,前庭,听觉,躯体感觉),这些信号在顶叶皮层的不同区域内被编码在不同的空间坐标系中,我们将系统地研究感觉信号在这些脑区的空间编码,然后进一步探索这些被编码在不同坐标系中的感觉信号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被整合起来的。

物体识别的神经机制
  颞叶皮层神经元主要接受视觉和听觉信号的输入,在模式识别、物体识别、记忆以及语言等高级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颞叶皮层内某些区域的神经元对于脸部刺激具有非常专一的反应,我们将使用新式的脸部刺激,深入地研究这些神经元进行脸部识别的神经机制。

辅助性研究工具的开发
  我们将会根据研究的需要开发相关的软件和硬件,来辅助实验的开展。目前正在开发一套虚拟现实技术平台,并将使用这套技术来研究大脑在空间导航过程中的作用机制。